日本之行结束了。

这趟为期8天的旅程终于画上了句号,虽然没有那么完美,但是整个过程还算顺利,除了回国时在海关处遇到一点小插曲之外。出发前的各种准备,旅途中的舟车劳顿,这些自不必说,然而单单就当地饮食和气候的适应来说,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好在,最终都克服了困难,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的适应能力之强。

如果你问我这次旅行的最大感受是什么,那我会说,一个是日本人日常表现出的礼貌,这点让人印象深刻,另一个就是个人身心上的自由,免于压迫和恐惧的自由,这点不展开讲,着重说第一点。日本人的礼貌体现在各个方面,就我短暂停留所接触的这些人中,既有酒店,便利店,超市和景区的工作人员,也有住同一间民宿的当地人,更有找不着北时拉住当指南针的路人,但是无一例外,他们都对我这个初到此地的陌生人,展现出相当的友好。

路面上很干净,看不到任何垃圾,当然也看不到垃圾桶。/京都市区的马路/

如果说工作人员礼貌,是出于一种职业上的需要,那么普通市民的礼貌,则体现了这个城市或这个国家的素质。举个例子,当我在地铁站因为走错路而原地掉头的时候,后面紧随的行人会自动避让,而且通常是第一个人让开,他后面的人都会跟着让开,为一个逆行的人让出一条道。作为不熟悉情况的外国人,因为没有看地上的指示标志,最初好几次错从进站台阶出站,遇上迎面而来的人潮,他们都很礼貌的让路給我,是的,给一个逆行的人让路,这在国内从来没有见到过,内心感到很不好意思。于此几般后,我也学着和当地人一样,走路看标,上车看灯,其实准确说,是学会了守规矩。不再闯红灯,不再地铁车厢大声喧哗,先下后上,上下车有序排队,很自觉的开始做这些动作,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原来的习惯,如果你不这么做,反而显得异类。俗话说南橘北枳,也再次显示了生活环境对个人的影响。

进地铁站不用安检,甚至闸机的闸门都是闭合状态。/大阪地铁进/出站口/

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则是器物的小而美。就以酒店来说,十平方左右的面积,里面摆放的东西却是该有的都有,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——冰箱,加湿器,微波炉,电视机,按次摆放,整齐有序,而且每个房间都备有微型手电筒,应该是应对临时停电用——因为这里地震频繁。房间很干净,浴缸和马桶擦得一尘不染,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,也不用担心烧水壶里有不干净的东西。在关西的这些天,我从来没有担心过酒店的卫生问题,也许是因为他们本国人,比外国游客更注重这些细节。

街边的房屋,多为木制结构。

岛国国土狭小,因此对土地面积的利用精打细算,地铁站,机场,商场相比国内来说,可以明显感觉到小的多,但是紧凑归紧凑,布局却很合理,每一寸空间都能恰当利用。私人住宅没有进去过,但是从外观来看,应该也差不多。日本家用轿车省油,我想应该也是同样的道理——节能。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日本人的性格,实用主义,注重效率。当然这个效率也包括人,因为我看到很多司机和配送员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,这点和国内很不一样。

架在空中的地铁站,感觉像临时建筑。

日本在80年代就已经是发达国家了,而本国直到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,因此我们进步的空间还很大,要走的路也还很长。希望下次有机会可以去东京的街头走一走。

Categories: 分类

刘给

看见是一种力量。

0 Comments

发表回复

Avatar placeholder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